2025年9月10日,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首钢园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破界・融合・共赢——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全球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政、产、学、研、媒多方代表,围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创新路径与国际合作展开深度对话。
论坛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孟冬平的主持下开幕。她指出,在全球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和中医药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深化中医药国际化、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路径。
商务部服贸司二级巡视员朱光耀在致辞中强调,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关键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其服务贸易已成为推动外贸新动能的重要领域。他表示,商务部已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认定了两批共31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出台18项专项支持政策,从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多方面提供助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淑娟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持续优化中医药“走出去”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深化多双边合作,依托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打造更多中医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罗增刚则分享了北京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的实践与成效。他介绍,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已达1340家,拥有13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并支持多家医院在德国、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北京通过服贸会等多类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服务“出海”,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论坛现场,多项行业成果与合作协议引人关注。《中医药服务贸易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为政府决策和产业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同步启动,致力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国标准”。在签约环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与凤凰卫视共同开启“岐黄无疆——全球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产业促进行动”,通过与媒体的深度合作,让中医药文化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医药产业更高效地“链接全球市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分别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巴西中草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国际落地。
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带来前沿洞察。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在题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医疗旅游新赛道》的演讲中指出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超过货物贸易,但中国旅行服务出口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他强调应把握医疗旅游机遇,推出医疗签证等便利措施,将中医药特色与跨境医疗相结合,打造服务出口新增长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厉将斌则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展望》中介绍中医药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远程医疗、线上教育和数字平台已成为中医药“出海”的新方式。多地已开展中医跨境远程诊疗和国际在线教育等实践,通过数字化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国际可及性,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会长陈玉琢指出在全球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医药+银发经济”融合模式潜力巨大,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独特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养服务体系,为世界老龄化挑战提供“中国方案”,助力全球银发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两场圆桌讨论分别以“四方聚力,破圈出海:政府·行业·企业·媒体共筑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生态”和“凝聚合力,破浪前行:行业组织与企业如何共促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及媒体的嘉宾,就政策优化、文化传播、出海实践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汇聚一线实践者的真知灼见,为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而深入的思路,彰显出中医药“走出去”的强劲内生动力和共创共赢前景。
此次论坛为中医药国际化与合作搭建高规格、宽领域的交流平台,展现了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实践、从行业研究到企业创新的系统推进。各方一致表示,将共同深化合作、共建生态,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规模与质量,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没有登录不能评论